上圈的莫名世界

上圈的莫名世界

我是深度地不相信知识分子可以融合于普通人。

4月 20, 2024 阅读 423 字数 5655 评论 0 喜欢 0
上圈的莫名世界 by  巫昂

我是深度地不相信知识分子可以融合于普通人,知识分子屎多尿多道理多,凡事必追求意义,去农村那都是假把式,并不比游客好多少,不要以为我在上圈呆了几天就可能改变这个偏见。君不见,到处是荒芜的冬日的场景,到处是枯竭的大自然,这里面落了几户人家,几个穿着羽绒服、戴着毛帽子的城里人,开着车来了,然后就走了。

留下了他们的毛发、皮屑和上面提到的屎尿,留下了一些可有可无的照片、文字和录音。我在最深的里边对此报悲观态度,任何去往农村寻找另一世界的行为,都是马不停蹄的作。然而啊,我说的是然而,虚无是好的,不要被虚无左右,但永远不做虚无的事,不等于虚无是不对的,对不对?

你一定被我绕晕了,因为我的本职工作就是把简单的东西绕晕,把读者绕晕,带着绕晕的小邪恶我来到上圈,这个西海固沙沟镇的一个小山村。第一天,下午,天特别清朗,在清朗的天气里上山,一个不停试图说话的哑巴老儿坐在山梁上,他又老又闲,对着这帮入侵者哇哇大叫。我都不好意思了,在他眼里,我们是一群什么动物?

开车上山非常考验车技,我坐在摄影师白冬泉车上,一辆奥迪,底盘特低,他延安来的,什么都不怕,踩着油门吱吱上行,几次我都以为要被陡峭的山势甩到沟底去了。然而,并没有,真是遗憾。第一眼看到上圈,我觉得很眼熟,大概是很多电影里头要找个极度偏僻的景,就会给安排一个这样的山村,差不多一个山头上只有一两户,居民之间的关系孤僻极了,两个妇女走出来,然后是一群她们生的娃,然后是袖着手的丈夫。

停车的平台是一户人家的晒谷场,面朝一群群无聊状态的山,那山太大了,大得你不觉得自己小只,也不觉得自己微茫,没有可比性。往上看天,天也是无边无际的,天上掉下来什么都不稀奇,我立刻就白痴了。

我和阿培,以及导演刘苗苗被安排到一户人家,房东来领我们的时候,我心里还有点儿怨恨他不够帅,戴着小白帽的房东在前面走,帮我们提着行李的两个当地小伙儿,就这么入住了。村里有五十几户,因为移民在进行中,省下了一多半,搬走的人家不单是鸡和羊走了,人走了,房梁和屋顶,以及门窗也都拆走。所以,这是半边村,房东家也不例外,他们因为儿媳妇刚生了新娃娃,地里的麦子还没收,只好呆到明年初夏再走,但有一多半的家已经拆了,剩下三间整房。我们住在最整洁干净的一间,屋里升了煤炉,取暖,炕烧热了。

三个无耻的入侵者卸下行李,忙不迭上炕,就跟有什么任务似的,从北京奔跑了一千多里过来,就为了上这个炕,晒这个太阳,吃老乡家的米粮。然后房东太太出现了,她果不其然开始已经开火做饭,昨天就炸了麻花等物,半个小时不到,就给三个懒人送来了一碗浆水面,一边吃,一边不停地继续上。

吃吧,恭敬不如从命。

于是我们过上了理想中的生活,在炕上或坐或躺,既然是创作营,而且以摄影师为主,拍照的漫山遍野都是这些大自然的猎人,背着长枪大炮,鬼子兵一般,我这个写东西的,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作品要完成,心里做好了来这里瞎呆着的准备。准备做一条蝗虫,准备吃饱喝足以后开始写诗。然而诗是不可预告的,到头来我也没写出来什么。

第一天晚上,虚躺着,我们睡的是炕,烧炕的乃是柴火,柴火先烧尽,变成了炭,炭的文火煨着炕,像煲一锅永不出锅的汤,而我们是汤里的红小豆。

第二天,所有人见面,互相问:“炕热不热?”

回答一律是:“热死了,翻来覆去的没睡着。”

本以为山里会奇冷,冷得牙根打寒战,不料热昏头了,我准备的棉裤、厚袜子、暖宝宝、户外二十度以下专用的羽绒睡袋,和吃苦受难的心,都白整了。

我留意他们来照料炕的规律,每天只消加一次柴火,加得并不多,另一头的烟道通往屋外,跟羊圈挨着。羊们得到了黑烟的福泽,长得格外非主流,带卷长毛的绵羊。

我观察房东家的炕,砖砌起来的,这是肯定的,顶上盖了一个草席,再上面就是褥子。这炕是房东太太和房东刚结婚时候,房东太太一个女人家,自己砌的,房子几乎也是她两只手两只脚盖起来的,房东不擅长干建筑活。她说,先要在山坡上整平一片地,把地一层层垒实,然后先盖一间屋一个炕,再有一点钱,再盖第二个屋子。

我独自一个出去转的时候,也看到村里很多人家盖房先后顺序的痕迹,基本上老屋子都是窑洞,窑洞里有住过祖奶奶那么古老的烟熏火燎痕迹,最最古老的窑洞对面和近旁,就是土地上盖起来的老屋,然后呢,过了很多年,才有新房。

添置新房最大的动力就是儿子要结婚,娶了别人家女儿,人口多了,必须要有新房间来容纳。房东家同一天,两个儿子娶媳妇,花了十三万,她说这里面只有两万是自己的积蓄,其他都是借来的,能借到这么多钱,在农村,算人品好的。目前还有债未还。

我分析房东家的人口构成,一个老婆,五个孩子,含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,大女儿已经出嫁,有子,二儿子已婚,刚生了孙子,三儿子已婚,生了两个,二姑娘跟三姑娘,还非常小,一个十一岁一个八岁。这两个年轻极了的小姑娘,在镇上上学,家里一百块钱租一间房子,大的做饭给小的吃,一个月回来一趟,来回车费需要三十块,是笔开销,当妈的一礼拜至少要借着赶集的口,去看她们一次,给她们做顿饭,才肯回来。

村子即将以“不适合人类居住”之由头集体搬迁,这个村以后就是荒村、不存在庄、乌有之乡了,只会朦朦胧胧地活在老辈儿人的记忆里。几百个人的老家没了,二十多个黄口小儿要跟谁去写“我的故乡”?念及此,胃里有酸水涌动,心里有小幅波澜。

房东家的房子拆了一半,只剩下三间房,全成了卧室,最外边那间兼做小卖部,羊圈还在,鸡窝还在,如此甚好,中间的小院儿一角有棵树,树上挂满了各种农具:锄头、榔头、簸箕,等等。

他们的田地在山对面,很远,一条山路的大拐角处。田里种土豆和麦子为主,这是传统营生,两个儿子在外打工,一个在银川,一个在内蒙建筑工地上开推土机,这是营生之二,家里开了小卖部,卖最简单的方便面和饮料等物给同村人,这是营生之三,养羊,是营生之四。

在流不出奶和蜜的所在,这么荒芜的所在,能凑到这四样营生,已是万幸。

次日,摄影师们又漫山遍野,蚂蚁军团般出去觅食,我跟导演躺在炕上,一个导演若无剧组和演员,就是废物,而作家是天生的废物,如果记得带个烟枪,我们就升级为地主家的老娘和姨太太了。

躺得腰酸背痛、闲得蛋疼的我在上茅房小解后,试着在野地里独自走了一段路,闭着眼睛听山里的风声,从那么远的地方吹到耳边,带着威胁性,那么猛烈的风,吹得身体动荡不已,耳膜已经扛不住了,如果眼睛帮了太多倒忙,那么用耳朵来了解这地方。

它太硬了,硬得连自己也伤到,除了泥土山石,除了无反差的浅黄,在《心灵史》那本书里,张承志这么说:“尤其是以陇山为中心的地区,风土呈着极度哀伤和恐怖的面象。在那种荒野山间走着,人心被恐怖和敬畏的感觉所笼罩,一丝异常的灵感渐渐出现。”

我只是为了去西海固又看了一遍心灵史,电子版,现实版已经买不到了,也许是不让买到。大学时,那是1992年,《心灵史》出版次年,我们中文系疯了似地膜拜跟传阅这本书,那是一个苦难深刻与圣徒非常受景仰的年代。因此我去了三次大西北,还在西宁街头清真寺门外,买了本《古兰经》。在上海读书,见着西北人,却好似旧时亲戚。《心灵史》教会了我许多词:哲合忍耶、苏菲教派、异端、天命、克拉麦提奇迹、举了义……

我是个教外的异物,是个受了基督的洗,却常常不守规矩的坏信徒,我对这世间多数的事怀疑、不合作、多有顾虑。我本以为信仰是为了解决痛苦,最终得到无边的平静和深度的喜悦,如果在与基督的关系中得不到答案,实际上,去隔壁邻居家拜见其他宗教领袖,也毫无帮助。只能艳羡他人信得实诚,信得身心托付,信得毫无后顾之忧,以头抢地,挖心掏肺,将自己的身体和灵魂,全然地交在某神灵佛祖真主的手心当中。

念及此,忍不住眼眶有泪,无力流出,流眼泪需要心的后座力,机关枪那都是假把式。在这别人刀耕火种的场所,性交生娃死了埋在地里的所在,我一个外人,结结实实的大傻痴。

老老实实回到炕上去,躺下,左边烤糊了烤右边,正面烤酥了烤反面。该吃饭的时候,自然有人过来摆炕桌,然后饭菜上桌,过着饭来张口的剥削阶级生活,没有像传说中的红军那样,一进百姓家,一口水也不喝,撩起袖管和裤管,只管帮大娘挑水砍柴,我是一个懒惰、贪馋、坏透了的知识分子,最大的美德就是始终恬不知耻地活着。

进村时,队长王征同志就颁布了几条纪律,前前后后,我只记得不能说穆斯林忌讳的词,以及在房东家不能讲黄段子。前者我是肯定可以的,后者实在忍无可忍,做梦时说了梦话,被同屋听到,她们醒来一起讽刺我狗嘴里吐不出象牙,我也承认了。

我有意识地靠近房东家家庭成员中最薄弱的环节:老二媳妇,她生于1991年,才21岁,圆圆脸好皮肤,笑眯眯的乖模样,有一天,乘着屋里没有别人,我小声问她:“有个问题,在我心里憋了许多年了,不知道能不能问问你?”

先前,我们在无数的促膝谈心、闺阁秘语当中,已经培养了相当程度的友情,她很喜欢回答我的提问,把自己培养成一个自动答题机了,她当然说:“有什么不能问的,你说吧。”

“就是,如果你丈夫娶了四个老婆,你会怎么样?可以跟她们在一个屋檐下好好相处吗?”

“我会生气,”她不假思索地答道,“绝不可能!”

“天下女人,原来都一样啊。”我在内心自言自语,真心认为了解才是消除隔阂的开始,心里存着疑问,不解,在仅有的面对面的机会里,不去问,出于某种“尊重而来的忌讳”,实际上,反倒加深了雾气的浓度。

这次深聊让我们的关系更亲密起来,有一天,只有我、小媳妇和房东太太在屋里,三人聊什么样的体型对生孩子有帮助,房东太太过来,先拍了一下我的屁股,续而摸了一下我的胸,道:“你没问题的!”

仿佛被盖了红头公章,发了许可证,心里有本能的窃喜。

为什么呢?房东太太是村里自产自销的接生婆,她见过各种各样的孕妇和产妇。她的婆婆是这村里第一代接生婆,接生了无数娃娃,其工作性质类似于莫言《蛙》里的那个姑姑。房东太太本人,算是媳妇继婆婆的事业传女不传男,她已经在村里接生了六十个孩子了。她自己的母亲,生了十六个孩子,活下来的只有四个,多数夭折。

我也问小媳妇:“你打算生几个?”她答说:“生老大,已经是婚后第三年才生出来的,医生说她骨盆窄,生孩子困难。”

她打算最多生三个,也许生两个。我又请求她:“要是再生,分一个给我?”

她指着正在炕上酣睡的刚刚四十几天的娃娃,作爽快道:“这个给你,抱走吧!”

“你老公不同意,怎么办?”

“他不在家,乘他不在,没事的。”

她这么说,我已经很高兴了,这是什么交情,连亲生子都可以随口托付。她是个心连着嘴巴,嘴巴连着脑子,全然透明,全然敞开的年轻姑娘,像一只不谙世事的小水母,海洋有多深,暗处有多少怪兽,她即便知道,也不当它们是回事。她对于我这个说话没轻没重的外乡人,绝不提防全部信任,这信任多珍贵。

苗苗同志教育我们:“不要对他们允以重诺,他们容易当真,而我们未必会真的去做。比方说,给他们拍了照片,不要口头承诺给他们寄照片,而是应该马上要地址,回了各自的城市,即刻洗印出来,邮寄出去。”

城里人就像一些薄情寡义的男人,很多感情的投入,是一次性的,不作数的。如果说,你们自小从那些乡里索取了基因和抚育之恩,长大了还会索取学费和房屋首付,搞艺术的来索取风景,拍电影的来索取外景,写字儿的,索取的是素材。信仰动摇时索取安全感,穷困潦倒时索取接纳,老来时,索取叶落归根。快活得意时节,春风得意时候,在城市里花啊酒时,只管流连,只管牵绊。总把乡间的土地之根,当作《阿凡达》里大树的根,去要里面所有的营养、诚意和好。

有一天醒来,房东太太说,房东还在睡,他一向早起,很少大早上的还在睡大的。她解释说:“昨天夜里,他去打野兔了,先是打了一只逃掉了,又等到半夜,才又打了一只。”

当日中午,我们的餐桌上有了一碗红烧的野兔肉,他们自己舍不得吃,一概用来待客。我吃了几天房东太太的饭,俨然入戏,相当满足,对肉食仿佛也无感,我的同屋们也类似,于是这兔肉几乎没有人动,端回隔壁,我想房东一定有些难过。

由风土,考及人情,苗苗同志告诉我说,穆斯林重感情,非常深情。房东家倒数第二个女儿小名合合,也就是在镇上带着妹妹上学的十岁的小姑娘,有一天,她拿了作文本找我,听说我是个作家,让我帮她修改作文。这篇作文居然有九页长,她写她爹如何劳作、爱孩子,爱家,跟所有歌颂家长的儿童作文不同,她讲了这么个故事,有一次自己推搡妹妹,还说粗口,父亲打了她,把她打哭了。夜来,装睡,父亲在自己床前,亲吻着自己手,喃喃自语说自己做错了。

合合被房东太太喊去干活,我拿着作文本问苗苗:“这情节可是她编的?我们汉族的爹,不要说亲吻手了,连脸蛋都少碰。”

苗苗异常肯定,告诉我,穆斯林的男人,在家就是这么爱孩子,就是会这么表达感情,他们的内心非常温柔、善感。

再见到房东,那个沉默无比,常常坐在我们屋里,只是为了听我们说话,即便深夜也不例外的男人,我有了不同的感受。我觉得我们对他,他们的内心世界,了解太少,那里面,兴许有着阿尔罕布拉宫般的华美、幽深和丰富。谁说苦寒人没有丰富的内心,内心并不是文化人的专利,山上的一块石头,飞过的一只鸟,都有内心,我们无法妄测。

何况,村里人不管脾气如何,他们的内心都是全然开放,不提防外来客,不拿自己的规矩尺度,去圈你。呆一个礼拜,你大概能认全几个跟你有过几次照面的村里人;住一个月,你会逐渐记住他们的名字,理清楚他们之间的亲戚关系;住三个月,他们会告诉你一些八卦,你多半也能蒙对一些人情世故;住半年以上,你才会觉得自己是其中一员,住三年五年十年,才叫做扎根。

正写着这段,读到@鹦鹉史航 老师的一则围脖,他说:“其实过年回乡下最好,有灶里柴草燃烧的味道,有给祖宗上香的味道,有点着根烟卷激活一挂长鞭的味道,有空气里二踢脚味道,有炉子上直接烤些苞米的味道,还有炭盆里埋着的土豆渐渐焦糊的味道……”

在上圈,我们每天伴着各种味道和声音生活,没有一种味道是刺鼻而无常的,没有一种声音刺耳以及疯狂。房东太太在我们的炉子里也埋过自家种的土豆,香气散出的时候,我忘掉了,到处找,觉得是炕里飘出来的,又像是隔壁邻居家的,像真的,又像假的。醒来不知身是客,爬了炉灰找土豆。

巫昂
4月 20, 2024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    相 关 文 章 返回顶部

  • 水晶球归来的夜晚

    自2003年,我辞职、搬到京郊,已经很少见得到写诗、写小说的同行,生性孤僻难自弃,外加一点儿不可告人的秘密,从那时起,我差不多每天,都感到自己面临了“江郎才尽”,睡醒之后,...

    巫昂 阅读 1850
  • 在生活面前

    在生活面前站着两人,两人都对生活不满,于是生活问他们:“你们对我期待什么?” 其中一位疲倦地说道:“你本身的矛盾太残酷。这使我感到愤懑。我的理智无力理解你的直谛。在你面...

    高尔基 阅读 3141
  • 完颜宗弼说

    (历史短篇小说《有人说》系列之七) 1 完颜宗弼第一次听到岳飞这个王八蛋的名字的时候,他已经在中原叱咤了好几年了。一直以来,对于南方的宋国人,宗弼只有一种印象,那就是他...

    释戒嗔 阅读 845

寻读经典 © Copyright 2024

备案许可证号: 粤ICP备16045007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