革命的炸弹旋律

革命的炸弹旋律

革命党人最喜欢的武器,是炸弹。这种炸弹,多半是手掷的,类似于后来的手雷或者手榴弹。广州革命党人炸广州将军凤山,炸水师提督李准,北京革命党人炸禁卫军统领良弼,都用的是炸弹。暗杀如此,革命暴动也如此。…

4月 26, 2019 阅读 1027 字数 1505 评论 0 喜欢 0
革命的炸弹旋律 by 张鸣

革命党人最喜欢的武器,是炸弹。这种炸弹,多半是手掷的,类似于后来的手雷或者手榴弹。广州革命党人炸广州将军凤山,炸水师提督李准,北京革命党人炸禁卫军统领良弼,都用的是炸弹。暗杀如此,革命暴动也如此。辛亥年黄花岗起义,革命党先锋个个手持炸弹冲锋,炸弹大王喻培伦脖子上挂着一篮子炸弹,边冲边扔,所向披靡。辛亥革命中,各地革命党起义,几乎都离不开炸弹。以至于革命军中有一种特别的兵种――― 炸弹队,一干敢死队员,手中没有别的家伙,只有炸弹。

清朝的军火工业,很早就会制造火药,从黑火药到栗色火药到无烟火药,都会造。在19世纪80年代,就会制造水雷和地雷,但却没有制造过手雷或者手榴弹。在世界范围内,20世纪初,手掷炸弹这种武器就已经出现了,但广泛地应用到战场上,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候的事。可能是因为当时手掷炸弹的稳定性还不够好,不便于军人随身携带,万一出事,对于集团生存的军人,是非常致命的打击。正因为如此,在20世纪初的中国军事改革中,新军包括巡防营,就没有、也不可能配备手掷炸弹,当然,也就不会教授相关的使用知识。而革命党人恰恰相反,他们获得枪支不易,好容易筹到钱,从日本等地买了枪,运到国内,千辛万苦不说,还有很大的风险,弄不好,连人带枪都被查获。所以,试制炸弹,就成了最佳的选择。

无论哪种炸弹,试制起来都不易。造出来,携带和使用也有很大的风险。革命党人自造的炸弹,有威力比较小的黑火药炸弹,也有威力很大的硝酸银炸药甚至硝酸甘油炸弹。试制炸弹,是留学生们的杰作,他们从国外学来了化工知识,唯一的应用,就是造炸弹。在日本试验,回国也试验。后来日本人管得比较紧了之后,革命党人多数的炸弹,都是在国内造出来的。由于香港九龙一带,清朝和港英当局两不管,所以,革命党人在那里设置了造炸弹的据点。无怪乎广州的革命党人,无论暗杀还是暴动,都喜欢用炸弹,供应充分。但在其他地方,这样的试验往往失败的比较多。好些人因试制炸弹而负伤,甚至丢了性命。辛亥武昌起义前夕,就是因为革命党人在汉口英租界试验炸弹失败,炸伤了自己人不说,还累及机关被发现,连党人的花名册都落到了清政府手里,差点坏了大事。辛亥革命重庆起义的革命军中,炸弹队20余人,才有6颗炸弹。还没等革命军进城,性急的城里学生做了假炸弹,在会场上吓唬重庆知府和巴县知县,让他们交出政权,还真的奏效,两个乖乖地把大印奉上。可是,广东阳江的革命党人就没这么幸运。他们也做了假炸弹,去吓唬当地的巡防营,要他们投降。巡防营还真的害怕了,正在犹豫,一个冒失鬼把假炸弹丢了出来,只冒了股烟。这下人家知道是假的了,一阵枪就把革命党给打跑了。

由于清军没有配备炸弹,官方也没人乐意冒险试制,因而对炸弹往往感到相当陌生。陌生产生恐惧,所以,清朝的军队和官员,尤其是满人,对于炸弹,往往怀有一种特别的恐惧。在传说中,人们往往把炸弹传得很神,说革命党人的炸弹,不仅可以把人炸飞,而且可以炸开城墙。甚至在那个时候,就有人传说革命党人有种“人体炸弹”,不是现在极端恐怖主义者把炸药捆在身上的那种,而是说人把炸弹吞到肚子里,找到目标之后,一按按钮,人弹齐炸,威力无比。加上革命党人的炸弹战术,的确也成功过几次,所以,对炸弹的恐惧就成了某些人的病。原本,在袁世凯答应革命党人条件,逼清廷退位之后,满人亲贵集团还有人意图顽抗,但在彭家珍用炸弹炸死良弼之后,所有的满人都吓得如鸟兽散,偌大的王朝,连上朝的人都没有了。六神无主的隆裕皇太后只好乖乖地交出政权。这种对炸弹的恐惧,直到1924年冯玉祥逼溥仪出宫,满人亲贵依然有。原本这些亲贵还想赖着不走,负责执行的军官拿出手榴弹摆弄一下,就把这些人吓住了,乖乖走路。

张鸣
4月 26, 2019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    相 关 文 章 返回顶部

  • 给我一杯夏天的结局

    半夜我突然醒来,看了下时间,两点零八分。起床上厕所,喝水,回到床上后陷入了失眠。最近我的工作很忙,失眠出现得有些不懂事,不过我并不烦躁。睡不好觉一定是有原因的,除了天...

    章鱼烧 阅读 985
  • 温暖的边境消息

    那一年,我没什么事情干,就准备环游世界。 我买了一只六十升的大包,里面胡乱塞了一些东西,然后就背着这只穷游大包去向外婆告别。 外婆见我来了还背着这么大一只包,就说,来就...

    赵挺 阅读 1170
  • 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

    民国二十八年,龙王爷闯进天津卫,大小楼房全赛站在水里。三层楼房水过腿,两层楼房水齐腰,小平房便都落得“没顶之灾”了。街上行船,窗户当门,买卖停业,车辆不通,小杨月楼和他...

    冯骥才 阅读 1307

寻读经典 © Copyright 2024

备案许可证号: 粤ICP备16045007号-2